清朝的一位鄉(xiāng)下文人,把歐楷寫到了極致,連皇帝都模仿他的字!清末民初的時候,有一個江蘇的鄉(xiāng)下文人,一生苦練歐楷,將歐陽詢的楷書臨摹到了極致,尤其是他臨摹的九成宮碑,堪稱神還原,完美再現(xiàn)了歐陽詢楷書的精微細節(jié),成為了后世學習歐楷的一個重要范本。他就是姚孟起,當代的民間私塾當中,多有姚孟起書寫的楷書教材,就連末代皇帝都曾經(jīng)學過他的字。

如今,我們通過多方找尋,將姚孟起臨摹九成宮碑的民國舊藏版本進行了重新的整理編修,編成姚孟起臨九成宮碑,以供大家學習臨摹。同時我們經(jīng)過許多名家的反復試驗,聯(lián)合非遺制筆名家,制作出了一款兼毫歐楷專用筆,用此筆配合練習,效果更佳。欲購此姚孟起臨九成宮碑并歐楷專用兼毫筆,請點擊下面看一看

楷書又稱正書,或稱真書。其特點是: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東漢??瑫拿液芏啵纭皻W體”(歐陽詢)、“虞體”(虞世南)、“顏體”(顏真卿)、“柳體”(柳公權(quán))、“趙體”(趙盂附)等。宋宣和書譜:“漢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隸字作楷書”認為楷書是由古隸演變而成的。據(jù)傳:“孔子墓上,子貢植的一株楷樹,枝干挺直而不屈曲。

初期“楷書”,仍殘留極少的隸筆,結(jié)體略寬,橫畫長而直畫短,在傳世的魏晉帖中,如鍾繇的《宣示表》(左圖)、《薦季直表》、王羲之的《樂毅論》《黃庭經(jīng)》等,可為代表作。觀其特點,誠如翁方綱所說:“變隸書之波畫,加以點啄挑,仍存古隸之橫直”。東晉以后,南北分裂,書法亦分為南北兩派。北派書體,帶著漢隸的遺型,筆法古拙勁正,而風格質(zhì)樸方嚴,長于榜書,這就是所說的魏碑。

比較適合初學者的這些字帖就是《宣示表》,《洛神賦十三行》,《多寶塔碑》,《顏勤禮碑》,《九成宮》,《玄秘塔碑》,《神策軍碑》。宣示表,洛神賦13行,多寶塔碑,九成宮,嶧山碑,這些名帖都適合初學者進行臨摹,可以讓初學者了解基本的內(nèi)容。洛神賦十三行,九成宮,神策軍碑,嶧山碑,顏勤禮碑,這些都非常的合適,而且這些字各有不同。
本人覺得首先按規(guī)范要選唐楷,顏真卿、柳公權(quán)、歐陽詢的字是最具代表性的。然后自己憑興趣去選,最喜歡哪種就選那一種,我當時選的是柳公權(quán),覺得最符合我的審美情趣,喜歡了,緣分就深,學起來事半功倍!大部分人學書法是為了豐富生話增加樂趣的,沒有幾個是一開始就想要去當大師的,先培養(yǎng)興趣,再看自己書法方面的天賦,再定書法練習計劃和長遠目的的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