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大師級別的人材穩(wěn)定是練出來的!常言道:曲不離口、拳不離手、業(yè)在于勤、藝在于精。沒有任何一個書法大師是天生從娘肚子里帶出來的!書法同音樂各類文藝一樣:人材是練出來的,但天天練的人卻不能個個都能成為大師級別的人材!書法大師是百里挑一、書法的悟性更是少不了的,我想要正確對待這個問題,我們只能自己跟自己比、有提高、有進步、作品拿得出場面、有樂趣感就是收獲。

imgsrc/imgsrc/imgsrc/imgsrc/imgsrc/imgsrc/imgsrc/imgsrc/imgsrc/imgsrc/imgsrc/imgsrc/imgsrc/imgsrc/imgsrc/imgsrc/imgsrc/學習草書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草認”。

看不懂字怎么寫?當然,這里說的并不是一定要認識所有草書字才能解決書寫問題,而是認識草書是學習草書的前提。其實就是同時解決“知識”和“寫作”,是同步的。草書最大的特點是其部首的符號化,這是與其他字體最明顯的區(qū)別之一。同一個草書符號可以代替幾個甚至幾十個部首或者小結(jié)構(gòu)。這里有一定的規(guī)章制度可循。所以先學草書,一定要在記符號、記臨時字上下功夫。

草書的寫法如下:1、章草是隸書的草寫,用筆連綿省簡,筆法、體勢較隸書豐富多變。章草尚存隸意,許多字還變相保留著隸書的橫向取勢和波挑筆法,各字大小比較均勻,筆畫連帶較少且僅限于一字之內(nèi),故字字獨立。2、今草由章草發(fā)展而來,少了章草的波挑,改橫向取勢為縱向貫氣,體勢趨于縱長、鼓側(cè)、參差,字形大小錯綜,上下字筆勢呼應、偶有牽連,書寫更加流便,體勢更為活潑。
草書大家1、張芝字伯英,敦煌酒泉人。勤學好古,淡于仕進,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時人尊稱自為“張有道”。好書法,最擅章草,張芝曾臨池學書,池水為黑,家中衣帛書而后練,于此可見其功力之深。被后人稱贊“超前絕后,獨步無雙,”尊為“草圣”。2、張旭生于唐上元三年(675),卒于玄宗天寶九年(750),張旭蘇州人,字伯高,一字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