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見故宮青花萬壽字大尊,清康熙,高76.5cm,口徑37.5cm,足徑28cm。r尊撇口,短頸,直腹,圈足,通體以青花書寫壽字,分布于口、沿、腹、足四個部位,口面七十七行,每行二字口沿四十八行,每行一字腹一百三十行,每行七十五字足四十八行,每行一字總共一萬個壽字,寓意萬壽無疆,此尊是康熙皇帝過萬壽節(jié)時,御窯廠敬獻的禮品。

一、古代壽字的寫法“壽”字的甲骨文(是“卐”的一半,是“卐”的簡寫形式,表示無限延伸) (夕,即“肉”,借代身體) (夕,即“肉”,借代身體),表示肉身長久延續(xù)。金文在甲骨文字形基礎上加“老者發(fā)髻”(即老字),表示年老但生命長久持續(xù)。有的金文加“口”(道賀),表示向長命老人道賀。有的金文加“又”(操持),表示手奉禮物,為長命老人慶賀。

二、“壽”的造字本義造字本義:shou,從后從灸從之。引伸為長久。形容詞,命長,活到很老。《漢字簡化方案》中的簡體楷書依據(jù)草書字形將正體楷書字形中的簡化成。長命為“壽”;多簽為“籌”;廣田為“疇”,大浪為“濤”。擴展資料中國古代壽文化壽文化常見于書畫中。畫中男壽星的形象是白須老翁,頭大額突,一手扶鹿杖,掛一寶葫蘆,另一手托仙桃,身旁鹿鶴相伴,以喻長壽;女壽星則以“麻姑獻壽圖”中的麻姑為代表。

起筆上橫。上兩橫,中橫也。起筆稍頓,然后翻腕右行。邊行邊按,使筆劃左輕右重。收筆微上挑右下蹲。然后寫橫勾。橫勾,起筆斜頓,翻腕右行。歐氏橫勾多為橫直,此處亦不例外,直而有力,強勁有加。勾則先微上挑,然后右下蹲筆。蹲而翻腕左下?lián)芄P。此一橫勾,行筆之險,筆力之強,常人難以企及。勾后寫口。此一橫勾,行筆之險,筆力之強,常人難以企及。
中豎平蹲入筆,翻腕力壓下行。橫輕則豎重,此豎力壓,重如千鈞,豎后寫長橫。我們稱之為橫擔,中寬結(jié)構(gòu)之特征筆劃。長橫斜頓入筆,翻腕后稍提筆右行,過三分之二后逐漸按筆,使筆劃加重。收筆亦然是先挑后蹲,長橫入陣云,此劃可證也。豎勾,乃彈勾也,入筆斜蹲,翻腕壓腕下行。勾則先左下頓筆,然后提筆折回,最后跪筆彈鋒。寸之點,為右側(c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