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書是一種很有情趣的書體,尤其是石鼓文,精妙絕倫,雄強大氣,清末吳昌碩,鄧石如,趙之謙對篆書有很深入的研究。廣義上的篆體包括隸書以前的所有書體以及延屬,如金文、石鼓文、籀文、六國古文、小篆、繆篆、疊篆等,狹義上主要指大篆和小篆,篆書字劃圓轉,結構依六書之義,故唐孫過庭謂:篆尚婉而通,主意用筆的骨力、虛實、疾澀、潤燥等細節(jié)。

中國書法有哪五大書體?有什么區(qū)別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篆書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大篆,小篆等隸書包括秦隸,漢隸,簡書,帛書等楷書包括晉楷,魏碑,唐碑,寫經,顏體,柳體,歐體,趙體,行楷,以及徽宗的瘦金書,舒同的舒體等行書包括王行,顏行,行楷,行草,蘇,黃,米,蔡等字體草書包括章草,今草,狂草,行草,一筆書,飛白書等篆字分為大篆、小篆兩種。

(2)鐘鼎文是在青銅器時代的商周,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又稱為金文,鐘代表樂器,鼎代表禮器。周宣王時有位姓籀的太史對當時的文字進行了整理。籀文就是指鐘鼎文,是真正的大篆。(3)石鼓文是戰(zhàn)國時代秦國刻石。石鼓共十個,形似鼓狀,今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館。2.小篆早期文字處在初創(chuàng)階段,尤其是甲骨文還不規(guī)范,一個字有多種寫法,字中象形的成份較多,如其中的“馬”字。

篆書演進到秦刻石小篆那般的體挽風格,端莊規(guī)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秦朝是一個*的朝代,巧年后便進人了西漢王朝時代。這是一個新的大一統(tǒng)王朝,各方面的制度皆沿襲秦規(guī),并進一步加以充實、完善.作為西漢獨特成就的一個方面,其文字及其書法在這一時期產生了重大的變化。隸書體式定型.井廣為運用,1:升到正體的社會地位,不僅用之干典籍的抄錄.而比在種種刻鑄銘文中也與篆書并駕齊w了。
從現(xiàn)有西漢篆書的主要實物資料研究,大致可分為四類:第一類如《上林銅鑒沖(圖29①)。西漢陽朔四年(前24)青銅器,銘文4行,共29字.這一類風格的基本特點表現(xiàn)在其體勢平正,以橫平豎直為主,即在小篆中的筆畫圓轉處多以方折處理.而橫畫的兩端,往往起端方切粗重,向末端漸細,銳利出鋒.直kill多為上端方切粗重,往下端漸細出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