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瀟灑筆墨揚一一今日頭條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屈軍強行書之行,介于楷草之間。行書之要,務(wù)從簡易流暢,古代名家有言:不真不草,是曰,行書,讀史有記,行書出于隸,見楷形,此書劉德升所造。行之特點,書寫快意,行筆急速,線條簡潔,美觀大氣,引帶有斷有連,筆意見貫見通,行之點畫,刪繁就簡,橫豎流動,頓挫暢游。行筆多變,體勢正斜,參差中寓錯落,對比中品變化,起筆藏鋒,收筆回鋒,筆筆中鋒,字字靈動。

古往今來,行書三系,譽為瑰寶,流傳代代。東晉羲之,書圣贊之。永和九年,蘭亭集序,書法精美,文彰畫意。第一行書點畫工妙,字字珠璣文見之趣,天姿神縱。后人朗誦知韻,墨客心摹手追,抒懷詠志寄情。盛唐魯公,法宗二王,納古出新,筆外有情。祭侄文稿,別開生面。第二行書憤然疾書,尚情尚意,翻絞入字,放筆成形,抒發(fā)心中之意,體隨方圓之變,開合有氣勢,思氣賞流暢,富有節(jié)奏韻律之感。

問題一:什么是行書?行書是介于行書和楷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它的特點就是在保持楷書形體輪廓的前提下,適當(dāng)?shù)剡\用連筆和省減筆畫,書寫快捷,是最具實用性的一種書體。行書發(fā)展到現(xiàn)在,如果要從王羲之寫蘭亭序的公元353年算起,已經(jīng)1700多年了。中國書法史上最有名的三位書法家和他們最具影響力的書法作品,都是行書。王羲之寫的蘭亭序,號稱天下第一行書;顏真卿寫的祭侄文稿號稱天下第二行書;蘇東坡寫的寒食帖,號稱天下第三行書。

重上井岡山行書作品如下: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風(fēng)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缮暇盘鞌堅?,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創(chuàng)作背景如下:《水調(diào)歌頭·重上井岡山》是毛澤東于1965年5月25日時隔38年重回井岡山而寫的一首詞,全詞最早發(fā)表于《詩刊》1976年1月號,是毛澤東生前最后發(fā)表的兩首詞之一。

行書是楷書的一種簡化,一種快寫,除了筆法的簡化之外,在結(jié)構(gòu)上也要簡化,這樣才有利于行書快捷書寫?!坝腥苏f楷書寫好了行書能寫好?!边@不一定,因為行書的結(jié)構(gòu)和楷書的結(jié)構(gòu)有很大不同。行書的結(jié)構(gòu)適用于楷書為基礎(chǔ),但是在楷書的基礎(chǔ)上有很多變化。如果要用一個簡單的話概括的話,楷書講的是字的端莊勻稱,而行書講的是字的變化機策。我楷書是靜的話,那么行書就是動。
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分析。一、儉省筆畫就是把一些筆畫省掉,把一些筆畫合并了,此處以《蘭亭序》中的“和”字為例,來看行書是如何儉省筆畫的。“和”中“禾”是由一撇和一點組成的,但是在書寫中把這兩筆合在一起來寫的,“心”最后的兩個點變成一筆。這就是行書對楷書的合并簡化,“非”兩邊是各三個行,但是這三個橫都把它草話,連在一起變成一個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