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功還需加油。甲骨文,金文,小篆,草書,行書,楷書,都是中國文字,前幾種非學之人,難識是真的,愛古文字的繼承發(fā)揚者,應受到尊重,甲骨文現(xiàn)發(fā)現(xiàn)的五千余字,專家能識的只有千字左右,多可惜了。不認識,不為過,別人寫寫古文字,為繼承發(fā)揚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應當支持才對,本人淺見,歡迎網(wǎng)友指教。

《千字文》是中國歷史上的經(jīng)典文章,很多書法家都寫過《千字文》,可以說,能否寫好《千字文》也是對書法家的一個考驗。歷史上有些書法家是通過用畢生的精力來創(chuàng)作一本能流傳千古的《千字文》的。所以,優(yōu)美的書法通過經(jīng)典的文章來流布是中國文化史上特有的一個現(xiàn)象。這次我們是按照出版要求來嚴格確定書寫者的,同時寫字帖的同志有些也是在歷年書法大展中的獲獎者。

他們幾易其稿,力求精益求精,使得這套字帖具有了可供廣大書法愛好者學習、借鑒、參考的意義。我想字帖是一個出版物,它具有流傳更廣、影響更大的特點。因此,這套字帖的特點:一是書寫規(guī)范。二是可以看出中青年書法作者是如何運用自己的智慧來理解創(chuàng)新的。所以,我們和大家是一個心愿,那就是力爭把他們書寫的最好面貌呈現(xiàn)給讀者。這次對他們來說是個考驗也是挑戰(zhàn),當然,最后還要經(jīng)過讀者這一關,正是從這一角度說,讀者才是真正的評委。

《千字文》的作者是周興嗣。《千字文》是南朝梁周興嗣所作的一首長韻文。是一千個漢字組成的韻文。據(jù)說是梁武帝取了王羲之寫的一千個字體,令其親人練習書法,而后覺得雜亂無章,于是又命周興嗣(470年─521年)編為一篇文章。創(chuàng)作背景:三國時期的書法家鍾繇曾寫過一篇《千字文》,但毀于西晉的動亂之中。王羲之又重新編綴過一篇,但文理音韻皆不佳。
本冊為趙孟顓楷書《千字文》。趙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博學多才,精繪畫,工書法?!对贰繁緜鞣Q“孟頫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其書風道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世稱“趙體”,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座藝術高峰。后世對趙孟頫書法評價甚高:“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無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