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行草書作品寫得很成功。筆法、章法、結(jié)構(gòu)都不錯,能看出書寫者在行草書上用功頗深,尤其在臨池米元章、王覺斯書體上尤甚,個人觀點:首句第一字碧字可否寫的大點?反襯第二個云字第一數(shù)列中的波字,兩字在一起應(yīng)該有所變化才好作品中間的陽外有點突兀,行筆提按有點重,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呢?瑕不掩瑜,個人觀點。

【蘇】字的方正字跡邢體草書簡體寫法【蘇】字的鐘齊流江硬筆草體寫法【蘇】字的書體坊米芾體寫法【蘇】字的方正大草簡體寫法?!疤K、東、坡”,這三個字的草書寫法,你學(xué)會了嗎?蘇字的草書寫法如下:初期的草書,打破隸書方整規(guī)矩嚴(yán)謹(jǐn),是一種草率的寫法。稱為“章草”。章草筆畫呈“波”形,字字獨立,字形遍方,筆帶橫勢。章草在漢魏之際最為盛行,后至元朝方復(fù)興,蛻變于明朝。

到了唐代,今草寫的更加放縱,筆勢連綿環(huán)繞,字形奇變百出,稱為“狂草”,亦名大草。到了今天,草書的審美價值遠(yuǎn)遠(yuǎn)超越了其實用價值。草書符號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筆畫帶鉤連,包括上下鉤連和左右鉤連。運筆放縱、點畫狼藉的又稱大草或狂草。擴(kuò)展資料:蘇字的行書寫法如下:行書是介于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大約出現(xiàn)在東漢末年。行書的名稱始見于西晉衛(wèi)恒《四體書勢》。

草書的寫法如下:1、章草是隸書的草寫,用筆連綿省簡,筆法、體勢較隸書豐富多變。章草尚存隸意,許多字還變相保留著隸書的橫向取勢和波挑筆法,各字大小比較均勻,筆畫連帶較少且僅限于一字之內(nèi),故字字獨立。2、今草由章草發(fā)展而來,少了章草的波挑,改橫向取勢為縱向貫氣,體勢趨于縱長、鼓側(cè)、參差,字形大小錯綜,上下字筆勢呼應(yīng)、偶有牽連,書寫更加流便,體勢更為活潑。
草書大家1、張芝字伯英,敦煌酒泉人。勤學(xué)好古,淡于仕進(jìn),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時人尊稱自為“張有道”。好書法,最擅章草,張芝曾臨池學(xué)書,池水為黑,家中衣帛書而后練,于此可見其功力之深。被后人稱贊“超前絕后,獨步無雙,”尊為“草圣”。2、張旭生于唐上元三年(675),卒于玄宗天寶九年(750),張旭蘇州人,字伯高,一字季明。